淺談“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
程蓉 摘 要:“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也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徑、新方法?!盎ヂ摼W+”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根本是要把農產品信息通過互聯網路徑大規模地散布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曾都區被列為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分別獲得1 500萬元和100萬元資金支持,助推了隨州市農村電商工作持續開展。
2.打造扶貧模式。隨州市引導各縣、市、區創新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和產業優勢,鼓勵龍頭電商企業積極參與,重點打造四大電商扶貧新模式。一是“電商+產業”扶貧。采取“電商+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電商企業在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基地,指導貧困戶參與種植養殖,通過統一回購包銷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金悅公司開展薯業扶貧,在蔡河鎮牛車灣村、楊寨鎮大布村建設標準化甘薯種植基地3萬余畝,可帶領600戶貧困戶脫貧。二是“電商+雙創”扶貧。持續開展電商千人培訓計劃,貼近貧困戶發展需求,邀請本地專家、業務能手開展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并向電商企業實行對口輸出,引導貧困戶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通過業務培訓,近百余名貧困戶被電商企業吸納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三是“電商+流轉”扶貧。鼓勵貧困戶利用閑置的土地、山場、水面、房屋等資產資源,采取流轉、租賃、托管、入股等多種方式增收,貧困戶既能領取國家財政土地補貼,又收取土地流轉資金,還可到企業務工創收,實現資產資源高效利用。旗峰電子在桃源村建設“旗峰桃源田園綜合體”,流轉貧困戶土地150畝,幫助貧困戶258人就業。四是“電商+信貸”扶貧。將電商扶貧納入小額信貸支持范圍,實行免抵壓、免擔保、低利率貸款扶持。貸款資金投入企業生產,年底付給貧困戶紅利,資金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均由企業全額償還,企業與貧困戶各取所需,實現了利益共贏。
3.培養電商人才。隨州市依托電商運營中心,針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電商培訓,對有意開展電商業務的涉農企業進行觸網指導;對創業個人進行電子商務合作支持;對有心致力于農村電商發展的網點進行網點服務培訓以及電子商務營銷培訓,加快培養本地的電子商務企業和人才。在篩選電商培訓參訓對象時注重向貧困戶傾斜,選取符合用人要求的貧困戶參加電商技能專題培訓,對參加培訓并獲得技能認證的,可優先推薦進入本地優秀電商企業就業。自2016年來,全市先后舉辦免費電商培訓200余場,培訓學員過萬人,其中貧困戶100余人。
4.健全電商網絡。隨州市著力打造“縣(市、區)級營運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服務網點”的三級電商服務網絡,力爭做到“一縣一中心、一縣一倉儲、一鎮一站點、一村一網點”。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縣域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4個,縣域倉儲配送中心6個,鎮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96個,村級電商服務點685個,物流配送和服務網點覆蓋率均達到85%以上,其中84個貧困村建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網點。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將實現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
5.推進平臺建設。隨州支持本地有地域特色的第三方涉農電商平臺做大做強,鼓勵農產品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的村鎮入駐電商平臺,不斷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本地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如裕國股份、二月風食品、品源食品、聯豐食品、天星糧油等建立了自主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本公司主打產品,網銷形勢十分看好。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