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結腸疾病影像學診斷
觀察程序
常用體位:八相二十四位法
直腸仰臥位及俯臥位,直腸雙側位。4
乙狀結腸平臥雙斜位,立位。3
水腫,X線表現為腸粘膜皺襞增粗、變平及消失,病變段長短不一,可有數cm至數10cm不等,形態較固定,蠕動亢進。病變發展引起腸壁增厚,粘膜面形成潰瘍及肉芽腫結節,潰瘍大多為縱形裂隙狀,較深的潰瘍可穿破腸壁形成瘺管及粘連。
X線表現:
1.受累腸段狹窄,蠕動消失,腸壁增厚,腸間距增寬,其近側腸管常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和蠕動增強。
2.病段腸管因潰瘍龕影,輪廓呈鋸齒狀或尖刺狀突起。
3.病段腸管因有肉芽組織增生,出現小息肉狀或卵石樣充盈缺損。如果病變附近腸管粘連,在檢查時推壓腸曲不能使其彼此分開。常并發膿腫、瘺管(內、外瘺)及腸梗阻等癥狀。
回腸末端狹窄,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可見大量的阿弗它潰瘍。
克隆氏病大體標本,顯示典型的鵝卵石樣外觀,匍行潰瘍。
腸結核與克隆氏病的X線鑒別要點
腸結核
局限性腸炎
部位
侵犯回盲瓣兩側,常侵犯結腸為主。
多侵犯回盲瓣近側腸段,僅少數病例侵及盲腸。
盲腸
??s短,同時侵犯回腸時,盲腸處病重。
常完整,在有瘺道、膿腫時可使盲腸攣縮??捎轩Z卵石征,同時侵犯回腸時,常以回腸處病為主。
回盲瓣
由于回盲瓣纖維化變硬致失禁或機能不全,回盲瓣改變約占90%
常柔軟,不一定被侵犯,病變多止于迥盲瓣。
回腸末端
偶爾正常,常有狹窄變硬,病變段較短,狹窄較輕,瘺管少見。
病變呈節段性之狹窄,狹窄重時可呈線樣狀;亦可呈鵝卵石征,腸壁可見龕影。
其余段小腸
少有同時侵犯。
常多段受侵,呈分節狀。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為一組原因不明的原發于結腸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患,其特點是侵犯結腸粘膜,以彌漫性潰瘍糜爛為主,累及結腸一部或全部。
臨床:發病以20-40歲多見,無明顯性別差異,起病緩慢,病程長,主要癥狀為腹瀉,血性粘液便,其次為腹痛,左下腹痛,排便后緩解??砂殡S其他消化道癥狀,納差,惡性,嘔吐,腹脹等等。此外還可以出現自身免疫反應狀態,如大關節炎,皮膚結節紅斑,口腔潰瘍等。
病理:病變早期粘膜充血,水腫,變厚,繼而形成多發細小膿腫,破潰后形成小潰瘍,可融合為大潰瘍。病變位于粘膜層,也可以深達粘膜下層。
急性重癥病例可侵及肌層及漿膜層。病變晚期由于腸壁肌層增生肥大及一定程度的 纖維化使結腸出現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腸管變形,僵直縮短??梢圆l頑固性出血或中毒性巨結腸。
病變早期好發于左半結腸,以后從左向右發展,侵及橫結腸。右半結腸甚至末段回盲(回流性腸炎)。
與克羅恩病不同,潰瘍性結腸炎的炎癥局限于粘膜。潰瘍很少超出粘膜下層,并且不會出現裂隙。
X線表現
結腸有刺激性痙攣,示鋇劑迅速由左側結腸流入橫結腸及升結腸?;继幠c腔邊緣粗糙、結腸袋變淺或消失,粘膜皺襞紊亂或模糊不清,邊緣可見鋸齒狀不規則龕影。鋇氣雙重造影可顯示多數鋇點狀的龕影其間夾以大小不等的顆粒狀充盈缺損是為假息肉征,在假息肉較多的區域可呈現峰窩狀透光區。慢性晚期病例,腸壁增厚,腸管縮短,粘膜皺襞及結腸袋消失,腸腔變窄,腸管舒張及收縮均差,狀如皮管,稱硬管征。
X線表現
1.龕影:
(1)淺表的小龕影---粘膜表面呈細顆粒狀,切線位見細小的刺狀影。
(2)中小龕影---正面見直徑2—3cm大小的粟粒狀鋇斑,側面觀見許多棘刺狀的龕影。
(3)大深的龕影---形態呈短管狀,不規則鋇斑,側面乳頭狀,窄口寬底的龕影。
三種在同一病例中可同時存在。
2. 假***肉狀改變:結腸內出現彌漫性似蜂窩狀的充盈缺損,有的圓、有的呈杵狀
3.腸管變形:腸管呈向心性狹窄、變直不能擴張,結腸帶形態消失,腸管變短
三大征象可交替存在與同一病例
粘膜呈顆粒狀
橫結腸袋消失,粘膜呈顆粒狀
輕中度結腸炎的過度
結 腸 癌
結腸癌(Carcinoma of colon)是常見的消化道癌腫,由于轉移較晚,早期診斷,及時手術,療效較好。結腸癌好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約占70%左右。其次是在盲腸、升結腸等處。常繼發于腸血吸蟲病、息肉和潰瘍性結腸炎,X線檢查在臨床尚無明顯體征前即可發現。
結直腸癌的癥狀取決于病變的部位。一般地,遠端腫瘤表現為排便****慣改變和便血,而近端腫瘤癥狀出現較晚,可以表現為梗阻或貧血。偶爾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