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像診斷學
[致病菌]
由人型或牛型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病。
肺部病變可能為身體多個臟器病變的一個部分。
[臨床表現]
咳嗽、咯血、胸痛。
發熱、疲乏、食欲減退、消瘦。
8)
良性腫瘤
肺錯構瘤
腺瘤
其它肺良性腫瘤——平滑肌瘤、纖維瘤、
脂肪瘤、乳頭狀瘤、
血管瘤、神經纖維
瘤、 軟骨瘤。
惡性肺腫瘤
支氣管肺癌
癌肉瘤
轉移瘤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發生于主支氣管至終末細支氣管粘膜上皮、腺上皮及肺泡上皮。
年齡在40歲以上者多見。
[病理] 組織學類型、大體類型
一、組織學類型
根據對肺癌的光鏡及電鏡觀察,結合免疫組織化學標記,按照組織發生和分化進行組織學分類:
1、來自支氣管表面上皮的癌(具有腺上皮、鱗狀上皮分化特征)
鱗癌、腺癌、 鱗腺癌、大細胞癌。
2、來自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癌(具有神經內分泌分化的特征)
(1)高分化的:類癌
(2)中分化的:不典型類癌
(3)低分化的:小細胞癌
3、來自細支氣管 Clara細胞和Ⅱ型肺泡細胞的癌:
細支氣管肺泡癌
二、大體類型——是X線診斷常用分型
根據肺癌發生部位可分:
中央型、周圍型、彌漫型。
Ⅰ、中央型肺癌
概述:
(1)發生部位:
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氣管。
組織學類型——
主要為鱗狀上皮癌、
小細胞癌、大細胞癌、
類癌。
(2)生長方式:
管內型、管壁型、管外型。
管內型
管壁型
管外型
(3)早期中央型肺癌:
腫瘤局限于支氣管腔內、或在肺葉或肺段支氣管壁內浸潤生長,未侵及周圍肺實質,并且無轉移者。
進展期肺癌——包括中、晚期肺癌,腫瘤體積較大,或有轉移。
[中央型肺癌X線表現]
1、早期:
(1)平片:
a、可沒有任何異常表現。
b、常見為斑片及條索狀陰影:
為支氣管阻塞引起的阻塞性肺炎。
(2)肺門體層攝影:
(3)支氣管造影:
2、進展期肺癌:
(1)腫瘤瘤體征象:
(2)支氣管阻塞征象:
(3)轉移表現:
(1)腫瘤瘤體征象:
a、平片:
肺門腫塊影,突向肺野,邊緣清楚,可有分葉。
b、支氣管體層:
肺門腫塊、管腔內結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及阻塞。
c、支氣管造影:
管內結節樣充盈缺損、管腔狹窄及阻塞。
(2)支氣管阻塞征象:
a、阻塞性肺氣腫:
發生于一個肺葉——
相應肺野透明度增加,
肺紋理稀疏。
與肺門腫塊并存。
b、阻塞性支擴:
肺葉或肺段范圍內
的帶狀及條狀陰影。
當呈手套狀時稱為
“手套征”。
與肺門腫塊并存。
c、阻塞性肺炎:
為局限性斑片狀影、
肺段、肺葉實變影。
特點:
陰影不易吸收,
或吸收后短期復發。
d、阻塞性肺不張:
可發生于一個肺段、肺葉或一側肺。
與肺門腫塊并存。
中央型肺癌
右肺門腫塊伴右肺上葉不全性肺不張。
轉移表現:
肺門淋巴結轉移——肺門影增大。
縱隔淋巴結轉移——縱隔影增寬。
膈神經受侵——肌矛盾運動。
肺內轉移——肺內結節。
胸膜轉移——胸腔積液。
肋骨轉移——肋骨破壞。
心包轉移——心包積液。
其他骨轉移、腦轉移等。
Ⅱ.周圍型肺癌
概述:
1、 周圍型肺癌
發生于肺段以下支氣管的肺癌。
2、肺上溝瘤:
發生在肺尖部的周圍型肺癌,并與臟層胸膜接觸,現又稱為肺尖癌。
組織學——主要是細支氣管肺泡癌和腺癌。也可為鱗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及類癌。
[X線表現]
1、早期周圍型肺癌:
(1)瘤體直徑為2cm或2cm以下、并無轉移者。
(2)主要征象:
a、分葉征。
b、邊緣毛糙、模糊。
d、空泡征或小泡征:結節內小的透光區。
c、胸膜凹陷征。
2、進展期肺癌:
特點:腫塊且較大,多在3cm以上。
(1)腫瘤密度
a、均勻。
b、癌性空洞:
特點——多為厚壁,內緣凹凸不平,有的形成結節,空洞外緣呈分葉狀。
c、鈣化:約為1%,結節、點狀。
(2)腫瘤邊緣:
a、邊緣毛糙,有毛刺,
或模糊。
b、分葉征。
c、臍凹征或臍樣
切跡。
(3)腫瘤的外圍:
a、瘤體周邊部可有斑片狀影——阻塞性肺炎。
b、胸膜下腫塊者:
胸膜增厚。
胸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