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納斯達克”的分析思考
【摘要】創業板在萬眾矚目中拉開了序幕,充分汲取各國創業板市場的成功經驗及失敗教訓,進行本土化創新,對推進我國創業板的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與納斯達克的制度對比中探求創業板可行的制度改進,及根據定創業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際上很多成功的創業板市場在某些時間內的退市公司數目甚至超過了新上市的公司數量。相對于主板而言,創業板的退市風險是不容忽視的風險之一。納斯達克市場規定了持續上市的最低數量標準,其“一美元退市規則”則極大地活躍了市場交易,保證了上市公司質量。納斯達克還對退市之前的上市公司進行分類管理和監管:虧損、銷售不佳、上市時信息披露不實等公司本身的預警行為被確定為“管理類”,而股票交易流動性弱、市值或面值過低、信息披露和定期報告違規等二級市場的預警行為被確定為“投資留意類”。
而國內創業板并不實行類似主板的退市預警(ST)制度,而是選擇直接退市,因此對于投資創業板,投資者需要高度關注企業可能因突發狀況惡化所導致的退市風險,直接退市制度對上市公司、對證券市場的穩定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我國的創業板市場應盡快建立規范場外交易市場以及配套的監管機制,再借鑒納斯達克退市緩沖期和進入場外交易市場的做法,避免由于突發性的環境變化而暫時困難的上市公司被摘牌。
三、與主板的聯動效應
從創業板上市后的走勢來看,其股價震蕩起伏劇烈(圖1),日內震動起伏也遠遠超過主板(圖2)
(收益率=(當日收盤價-開盤價)/前一日收盤價,振幅=(當日最高價-最低價)/前一日收盤價;H:上證指數、S:深圳成指、C:創業板指數)
自創業板上市以來的十六個交易周內,其收益率的標準差近主板市場的三倍,平均振幅達到了3.9%,遠遠超過主板市場。尤其是前幾個交易周里創業板的大起大落(圖1),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對于個股的異常漲跌,深交所多次給予停牌,但市場仍然熱情高漲。創業板市場在經過初期的狂熱后,市場波動雖相對趨穩,但波幅仍明顯大于主板市場(圖2)。
對創業板數據(每兩個星期)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數據分析,前七個交易周創業板指數與上證指數、深圳成指的相關系數都較小,而且很多都呈負相關(表二),表明創業板的波動性幾乎未受主板市場的影響,投資者的炒作熱情高漲,而從第七個交易周開始創業板指數與主板逐步呈現相關性,尤其是第八、九個交易周,創業板指數與上證指數相關系數達到了0.78和0.69、與深圳指數達到了0.77和0.92,其走勢與主板市場開始接軌,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同漲同跌。創業板指數和滬深指數的聯動性也顯著增強,投資者開始理性地看待創業板,其收益率、日均振幅逐步與主板市場呈現顯著相關,從創業板的特點與A股市場的結構可以初見端倪:
1、納斯達克的市值占主板市場的34.87%,與主板獨立運作,而中國創業板的市值未到A股總市值的1%,交易制度亦與主板市場類似,是附屬主板模式。主板市場的多空博弈更能反應投資者對整個股市的信心和預期,主板的起伏會震蕩直接影響投資者對創業板的信心,而散戶投機、熱錢涌入、監管缺陷都加速了主板市場的動蕩,創業板上市期間上證指數、深圳成指的平均振幅達1.86%和2.10%,主板的波動加速了創業板的不穩定性,其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