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
劉曉敏 摘要:中國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為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從實際出發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等方面的問題而難以有效運作。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法律法規不完善。中國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法律法規不完善,中小企業的發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導致中小企業在法律和權利上不平等,而且中國的法律執行效果不佳,難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2.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信用法制的不健全使一些企業失信的經濟行為有空可鉆、有利可圖,利益驅動導致中小企業信用機制日益弱化。當貸款出現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時,對債務人的懲罰很難落實,而對債權人特別是貸款簽批人的責任追究卻十分嚴厲。特別是在無法很好區分貸款市場風險與道德風險的狀況下,銀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的貸款慎之又慎。
3.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F階段,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的為中小企業貸款或發行債券提供擔保的社會擔保機構,使缺乏抵押品并且達不到商業銀行發放信用貸款等級的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得到貸款。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一)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根本途徑,具體包括:
1.增強信用意識。中小企業要遵循誠信實用、公平競爭的原則,樹立“誠信為本”的信用意識,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加強與銀行的信息溝通,使銀行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在銀行與企業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信用關系,降低銀行發放信貸資金的風險,增加中小企業取得貸款的幾率。
2.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要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持, 中小企業必須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增強誠實信用意識,樹立良好形象。中小企業應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能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加強日常會計記錄,定期向利益相關者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增加企業經營及財務的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減少銀行對企業的信用危機。
3.保持經營的持續穩定性。中小企業應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比較優勢,確立自己專業、獨特的經營風格,增強市場的競爭優勢。通過逐步資本、技術、品牌的積累,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持續穩定的經營,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
(二)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系
1.健全銀行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首先,健全銀行內部約束和激勵機制。商業銀行應改進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下放貸款權限,減少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管理層次,簡化審批過程。其次,推出符合小企業特點的貸款產品和金融服務,如適合中小企業的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發放小額貸款等多種新產品,充分利用銀行信息優勢、網絡優勢和便利條件, 為中小企業提供多種信息咨詢服務等。
2.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盡快建立符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創業板市場,選擇有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進入創業板證券市場進行融資。發展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采用改制、兼并、聯合等多種形式, 吸收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進行參股, 逐漸壯大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大力發展中小債券市場, 豐富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
3.健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