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短期經營決策
實驗4.1 生產決策之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
4.1.1 實驗案例
【案例4-1】A公司現有剩余生產能力10000工時,既可用于生產開發新產品甲,也可用于開發新產品乙。預計甲產品的單價為5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30元在單元格E12輸入公式“=E6-E10”,或輸入公式“=B12-D12”,計算繼續生產丙產品方案與停產丙產品方案的相關收入與相關成本的差異額。
第九步,根據計算結果作出決策。由于繼續生產丙產品方案與停產丙產品方案的差異額48000元大于0,所以應選擇繼續生產丙產品方案。
以上操作步驟的結果如圖4-4所示。
圖4-4 是否停產丙產品決策的差量分析表
實驗4.3 生產決策之特殊價格追加訂貨的決策
4.3.1 實驗案例
【案例4-3】A公司現產銷甲產品,年生產能力為10000臺,產品的銷售單價5000元,產品單位成本的有關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 1000元
直接人工 800元
變動制造費用 500元
固定制造費用 200元
單位成本合計 2500元
公司目前尚有30%的生產能力未被利用,可繼續接受訂貨?,F有一客戶提出以2400元的價格追加訂貨3000件。
要求:作出公司是否接受該特殊追加訂貨的決策。
4.3.2 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是掌握是否接受特殊追加訂貨的決策方法。
4.3.3 預備知識
企業在正常訂貨不足且有剩余生產能力的情況下,是否接受低于正常價格甚至成本的追加訂貨,關鍵在于接受特殊追加訂貨是否能為企業帶來盈利,由此需綜合考慮的因素包括:〔1〕特殊訂貨的單價;〔2〕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3〕特殊訂貨的數量;〔4〕特殊訂貨需追擊的專屬成本。
特殊追加訂貨決策分析的基本模型:
盈利〔或虧損〕
=〔訂貨單價-單位變動成本〕×訂貨數量-追加的專屬成本
=單位奉獻毛益×訂貨數量-追加的專屬成本
=奉獻毛益總額-追加的專屬成本
4.3.4 操作步驟
將工作簿“第4章”的Sheet3更名為“案例4-3”,在該工作表中完成如下操作。
第一步,設計表格并錄入基本數據,如圖4-5所示。
圖4-5 是否接受特殊追加訂貨決策的基本數據
第二步,在單元格C10輸入公式“=(C8-C2-C3-C4)*C7”,計算接受追加訂貨的盈虧。
第三步,根據所計算的接受追加訂貨的盈虧作出決策。由于接受追加訂貨的盈利為300000元,所以應接受追加訂貨。
以上操作步驟的結果如圖4-6所示。
圖4-6 是否接受特殊追加訂貨決策表
實驗4.4 生產決策之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的決策
4.4.1 實驗案例
【案例4-4】A公司每年需用甲零件50000件,該零件既可外購,也可自制。外購的單位成本為30元,自制的單位成本為:
直接材料 10元
直接人工 8元
變動制造費用 2元
固定制造費用 4元
單位成本合計 24元
假設自制甲零件的生產能力不可轉移。
要求:運用成本無差異點分析法作出甲零件是外購還是自制的決策。
4.4.2 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是掌握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方法。
4.2.3 預備知識
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的決策是指企業針對生產所需零部件的取得方式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
成本無差異點是指使兩個備選方案的總成本相等的業務量,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無差異點=備選兩個方案的固定成本差額÷備選兩個方案的單位變動成本差額
成本無差異點分析法,就是根據預計業務量與成本無差異點的關系來選定方案的決策方法,即如果預計業務量大于成本無差異點,選擇固定成本較大的方案,反之則選擇固定成本較小的方案。
4.4.4 操作步驟
將工作簿“第4章”的Sheet4更名為“案例4-4”,在該工作表中完成如下操作。
第一步,設計表格并錄入基本數據,如圖4-7所示。
圖4-7 甲零件自制或外購決策的基本數據
第二步,在單元格B8輸入數字“0”,在單元格C8輸入公式“=D6*B10”,分別確定甲零件外購方案和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總額。
第三步,在單元格B9輸入公式“=C8/(B3-D3-D4-D5)”,計算甲零件外購與自制方案的成本無差異點。
第四步,由于甲零件預計的年需用量大于成本無差異點,所以應選擇固定制造費用較大的自制方案。
以上操作步驟的結果如圖4-8所示。
圖4-8 甲零件自制或外購決策表
實驗4.5 生產決策之半成品或聯產品生產的決策
4.5.1 實驗案例
【案例4-5】A公司每年生產甲半成品50000件,單位售價為10元,單位變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canything.com轉載請標明出處.